參觀拳館活動:北角協同中學
【參觀拳館活動】20多位北角協同中學師生,獲安排前往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主理的新式拳館參觀。
當日楊永勣師傅與助教指導學生練習腳法,不少學生也是首次參觀詠春拳館,對館內設備及訓練工具很感興趣。
參觀拳館活動:北角協同中學
【參觀拳館活動】20多位北角協同中學師生,獲安排前往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主理的新式拳館參觀。
當日楊永勣師傅與助教指導學生練習腳法,不少學生也是首次參觀詠春拳館,對館內設備及訓練工具很感興趣。
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短片創作比賽
【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短片創作比賽】由田家炳基金會資助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理的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,現正舉辦短片創作比賽,讓中小學生及大專院校學生,用手機或攝錄機,拍攝心目中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,展現香港非遺及中華文化特質。 報名費用全免
2023年11月6日在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網頁及 Facebook專頁公佈。主辦單位會以電郵或電話方式通知各得獎者。各參賽者及得獎者將獲邀出席於2023年11月18日早上10時舉行的頒獎典禮,詳情將稍後獲專人通知。
比賽獎項: 每個組別設冠軍、亞軍、季軍及優異獎 (另設「最積極參與學校獎」)
冠軍(1 名):各得港幣500元書券及獎狀
亞軍(1 名):各得港幣300元書券及獎狀
季軍(1 名):各得港幣200元書券及獎狀
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繪畫比賽
由田家炳基金會資助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理的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,現正舉辦繪畫比賽,讓中小學生發揮藝術創意,用畫筆畫出心目中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。 報名費用全免
作品主題: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*、或與葉問詠春相關的題材
*有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資料,可參考「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」(https://www.icho.hk/documents/Intangible-Cultural-Heritage-Inventory/First_hkich_inventory_C.pdf)
參賽形式及規格: 以個人形式參賽,作品尺寸不少於A4 (21cm x 29.7cm) 及 不大於A3 (29.7cm x 42 cm)圖畫紙上,以平面方式創作,橫直不限、顏料不限,並須提交不多於100字的作品簡介 。
參賽組別:全港中小學生
小學組:小一至小六
中學組:中一至中六
比賽報名及提交作品日期: 即日至 2023年11月3日
遞交作品方式:
參賽者請先填寫 Google Form 報名表,作品於遞交作品時清楚列明姓名、參賽組別及遞交作品方式,以供核對。 電郵地址: ipmannvt@hksyu.edu
1. 將作品掃瞄成PDF文件 或 拍照成JPG文件,透過電郵遞交
2. 參賽者可將實物作品及已填妥的參賽表格,提交予所屬學校老師
3. 將實物作品及已填妥的參賽表格郵寄到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辦事處(北角寶馬山慧翠道6號香港樹仁大學研究院綜合大樓RLG201室)。 (實物作品須註明參賽者姓名及參賽組別,而信封上亦須註明:參加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繪畫比賽)
比賽將由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顧問及葉問詠春門人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分,評分準則如下:
內容:40%
美術:40%
創意:20%
截止遞交作品日期: 2023年11月3日 (星期五)晚上11時59分止。郵寄參賽作品以郵件上的郵戳日期為準。
比賽結果公佈日期及方式:
2023年11月6日在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網頁及 Facebook專頁公佈。主辦單位會以電郵或電話方式通知各得獎者。各參賽者及得獎者將獲邀出席於2023年 11月18日早上10時舉行的頒獎典禮,詳情將稍後獲專人通知。
比賽獎項: 每個組別設冠軍、亞軍、季軍及優異獎 (另設「最積極參與學校獎」)
冠軍(1 名):各得港幣500元書券及獎狀
亞軍(1 名):各得港幣300元書券及獎狀
季軍(1 名):各得港幣200元書券及獎狀
優異作品 (5名):各獲發嘉許獎狀
參觀拳館活動:天主教培聖中學
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較早前帶領20位天主教培聖中學師生,參觀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主理的拳館。
楊永勣師傅向學生介紹其新式拳館及訓練工具,又分享了其學拳經歷。學生當日更在楊師傅及助教指導下試打掛牆沙包。
免費詠春培訓課堂:李煜昌師傅及詠春導師
【免費詠春培訓課堂】由葉問宗師次子葉正入室弟子、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;及詠春導師指導的免費詠春培訓課堂,已於8月初正式展開。
參與課堂的田家炳中學中一至中三學生,上課態度積極認真,在首兩星期課堂上,站穩基本馬步二字鉗羊馬,學習詠春拳小念頭第一節及第二節。
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 更新參與學校名單
免費詠春培訓課堂:楊永勣師傅及團隊
【免費詠春培訓課堂】本項目的免費詠春培訓課堂,旨在透過對有潛質的學生提供持續培訓,令詠春拳法得以傳承,中華文化得以發揚光大。
由前香港散打代表隊成員、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及其團隊擔任導師的詠春培訓課堂,學生除了學習詠春拳小念頭,亦會練習腳法。在1小時的課堂上,學生也對詠春拳很感興趣,認真練習。
免費詠春培訓課堂:梁錦棠師傅及團隊
【免費詠春培訓課堂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的免費詠春培訓課堂,已於6月底正式展開。多間協作學校的學生,獲分派到不同詠春師傅的拳館參與課堂。
其中由梁相師傅授徒梁錦棠師傅及團隊擔任導師的課堂,主要是小學生,他們在上課期間也十分專注。首星期的課堂以認識及學習詠春基本步法和練習小念頭為主。
《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》兩繪本奪出版獎
影片拍攝工作坊: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
【影片拍攝工作坊】20多位來自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的小四學生,在香港樹仁大學參與影片拍攝工作坊活動。傳媒人楊量傑先生擔任導師,為學生介紹拍攝時會使用的器材,並教導他們使用手機拍攝短片的入門應用與拍攝技巧。
影片拍攝工作坊:慕光英文書院
【影片拍攝工作坊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,較早前在香港樹仁大學校園舉行影片拍攝工作坊。傳媒人楊量傑先生指導慕光英文書院的學生,有關短片構思及拍攝的技巧。
項目主理人、仁大新傳系專業應用副教授李家文博士在活動上表示,期望學生透過工作坊讓學生掌握傳播的技巧,從而讓更多人明白現今年輕人的觀點與角度。
影片拍攝工作坊:田家炳中學
【影片拍攝工作坊】歡迎大學生、中小學生參加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舉辦的短片創作比賽,項目團隊近月已主動出擊,陸續和中小學生交流拍片心得。較早前與傳媒人楊量傑先生,與項目團隊前往田家炳中學舉行影片拍攝工作坊活動,指導該校學生有關製作短片的流程,如構思短片題材、手機拍攝運鏡技巧及簡單剪接等。
一眾參與工作坊的學生,亦即席應用課堂知識,運以手機製作短片,學以致用。
影片拍攝工作坊:明愛莊月明中學
【影片拍攝工作坊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,較早前在明愛莊月明中學舉行影片拍攝工作坊。
活動當日,傳媒人楊量傑先生首先指導明愛莊月明中學的20位中一至中三級學生大使,有關短片構思及拍攝的技巧,之後一眾學生在該校詠春拳室實踐所學。這間詠春拳室的陳設參考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的傳統拳館,擺放了木人樁、牌匾、鏡匾及葉問宗師的相片。學生善用詠春室作場景,拍攝短片。
「免費詠春培訓課堂」即將展開
【免費詠春培訓課堂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的「詠春師傅到校計劃」活動,已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間,於12間協作學校舉行活動,並由多位詠春師傅即場選拔出逾300位具潛質、亦對學習詠春拳感興趣的學生,參與免費詠春培養教學。
首個免費詠春培訓課堂將於6月至9月期間正式展開,已入選的學生,將可更深入及有系統地學習詠春拳。
繪本工作坊: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
【繪本工作坊】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與專業手工藝導師于浣君,早前到訪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校園舉行繪本工作坊活動。
李家文博士首先以對談方式,與一眾參與活動的學生及家長,講解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「葉問詠春」藴含的尊師重道、人倫關係等中華文化元素,之後由于浣君導師講解及指導親子組合一同製作專屬的立體書《詠春秘笈》。
參觀拳館活動:香港鄧鏡波書院
【參觀拳館活動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致力透過參觀導賞活動,讓協作學校師生親身體驗及傳承葉問詠春的中華文化內涵。
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較早前安排近30位香港鄧鏡波書院的中一至中五學生,前往詠春體育會。
當日活動由葉問宗師次子葉正入室弟子、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,向學生講解詠春體育會的歷史發展及介紹館內陳設,更在李煜昌師傅指導下,學習紮馬的基本功,並嘗試拿起六點半棍感受其重量。一眾學生更於參觀期間遇見葉問宗師親傳弟子唐祖志師傅,並有幸觀看唐祖志師傅示範打木人樁。
影片拍攝工作坊:聖公會蔡功譜中學
【影片拍攝工作坊】項目團隊較早前在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舉行影片拍攝工作坊。傳媒人楊量傑先生指導10多位學生有關影片拍攝及運鏡技巧,又簡單講解了如何善用免費的手機剪接軟件進行後製。
繪本工作坊: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
【繪本工作坊】「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」項目團隊,早前於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舉行繪本工作坊活動。當日有7組親子組合參與工作坊,該校陳裕均校長亦出席支持。
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首先透過繪本《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—阿樺出拳》和《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—阿樺秘笈》,向參與活動的家長及學生講解非物與文化遺產的代代相傳意義,及其中華傳統文化內涵。之後由專業手工藝導師于浣君以簡單易明的方法,指導親子組合動手製作專屬的立體書《詠春秘笈》。
繪本工作坊: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
【繪本工作坊】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與專業手工藝導師于浣君,早前到訪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舉行繪本工作坊活動,指導15組親子組合一同製作專屬的立體書《詠春秘笈》。
項目團隊期望透過是次工作坊,向家長及學生講解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「葉問詠春」的代代相傳意義,讓大家以輕鬆互動的方式,了解這項中華傳統武術項目的文化內涵。
參觀拳館活動:聖公會蔡功譜中學
【參觀拳館活動】項目主理人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、系主任李家文博士,較早前帶領近30位聖公會蔡功譜中學的中四、中五學生,參觀詠春體育會,並從葉問宗師長孫、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的分享中,認識與體驗葉問詠春的精髓。
一眾學生在葉港超師傅指導下,試打木人樁;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健師傅亦有為學生介紹八斬刀。二人更即場向學生演示及講解詠春黐手技巧。